品牌资讯

顺德首个工业4.0示范基地仅用50天投产,这5个细节耐人寻味!

2020-05-28

格兰仕集团工业4.0示范基地一期投产仪式(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央广网顺德4月29日消息(记者 王雪薇,通讯员 韦福云、李扬帆)“顺德拥有近千亿的工业产值,但一直缺少类似示范效应的工业4.0基地”。在格兰仕工业4.0示范基地一期的投产仪式上,佛山市委副书记、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发出如是感慨。

4月28日上午,项目投产仪式在格兰仕顺德总部举行。据悉,这是顺德本土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工业4.0示范基地,被当地政府给予厚望。

记者注意到,在活动现场,每一个环节几乎都“不按常理出牌”!但也正因如此,留下了很多令人难忘的瞬间,而这些瞬间背后的故事或许更耐人寻味。

50天投产

格兰仕顺德总部5号楼,一栋上世纪90年代的工业厂房(此前曾是冲压车间),泛黄的外墙清晰地保留着岁月的痕迹。格兰仕工业4.0示范基地一期就位于这里。

仅仅50天,原先坑坑洼洼的地面全部平整,门口的展厅还挂起了全亚洲最大的LED“天幕”,多条智能生产线已完成调试并开始量产。

格兰仕工业4.0示范基地一期由此前的冲压车间改造而成(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这50天也是疫情在全球肆虐的时候,从车间改造到设备进口、调试,要克服无数困难。在投产仪式上,回忆起企业上上下下付出的努力,梁昭贤用家乡的顺德话表示了感谢:“感谢过去50天来日夜奋斗、熬了不知多少个通宵,流了不知多少汗水和泪水的格兰仕人。”

几个月来,当很多地方还在为“防疫复产两不误”而努力时,以格兰仕为代表的顺德企业,给自己又多加了一道“命题”——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6.7秒一台微波炉下线

格兰仕工业4.0示范基地生产线(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记者注意到,格兰仕工业4.0示范基地应用的是日本发那科(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设备,多条智能生产线已完成调试并开始量产。单线6.7秒就有一台产品下线,具备年产1100万台微波炉的能力。

格兰仕集团副董事长、工业4.0项目总指挥梁惠强此前曾透露,将投资超100亿元同步推进工业4.0项目、开源芯片项目,朝着世界500强企业的目标迈进,“未来3-5年在顺德达到超过1000亿元的年营收规模。”

作为制造业重镇,顺德拥有近千亿的工业产值,但一直缺少类似示范效应的工业4.0基地。目前,顺德正在全力推进广东省高质量发展改革实验区的建设,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无疑有着标志性的意义。

政府官员全体起立

50天投产的“顺德速度”除了靠企业自身外,与当地的营商环境也息息相关。在活动现场,佛山市委副书记、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率几套班子成员出席,并号召全体起立,“向日夜兼程、风雨无阻、永不停步、不断自我超越的顺德企业家致敬!”

顺德几套班子成员起立,向顺德企业家致敬(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在郭文海看来,制造业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迈向科技转型、迈向工业4.0,是顺德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顺德GDP下降4.8%,明显优于全国(-6.8%)及广东省(-6.7%)水平,顺德企业无疑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官员起立向企业家致敬,从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足以显见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和重商意识。

站在C位的女博士

传奇女博士江朝晖(中)

左手边是格兰仕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梁昭贤,右手边是佛山市委副书记、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一位穿着运动鞋、朴素花衬衫的女士妥妥地站在了照片中的C位。

她叫江朝晖(Aglaia Kong),是GPS发明人之一、谷歌前首席技术官,也是曾经拒绝过马斯克(特斯拉CEO)的硅谷传奇科学家。如今,作为千兆跃科技(ExaLeap)的CEO兼CTO,是格兰仕工业4.0项目和开源芯片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

“第一代的芯片‘BF-细滘’已经出来了,同时我们也在测试一个全球最强大的开源芯片,涵盖人工视觉,而且特别安全。这个芯片在电脑的架构已经跑起来了。”江朝晖博士透露了芯片研发的最新进展。

为了参加这次投产仪式,她专程从美国飞回来。传统的家电企业与世界顶级的科学家,将擦出怎样的火花充满遐想。

父子同台

“希望从今天开始要重新出发,有新的要求!”在投产仪式现场,梁昭贤一句话把独生子梁惠强叫到了台前,讲出了身为父亲的殷殷嘱托:“希望若干年后,顺德的乡亲都对我和你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德叔(注:格兰仕创始人梁庆德)的儿子是行的,贤哥的儿子是行的。因为我们在顺德,一定行!”

从去年“9.28格兰仕成立41周年大会”开始,这位年轻的95后“创三代”已经多次站到镜头前。作为格兰仕集团工业4.0项目的总指挥,他身肩的重任不言而喻,回看格兰仕的历史,离不开两个关键词——“跨界”和“传承”。这家曾是生产羽绒服的企业,却做到了全球最大的微波炉制造商,如今又联手多方发力物联网家电芯片和工业4.0。

而说到“传承”,在其42年发展历程中,经过3次重大转型,“父带子、子承父”却一脉相通。在互联网时代,愿意继续坚守制造业的“创二代”、“创三代”并不多,但95后的梁惠强留下了,而且还冲在了最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