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 格兰仕勇往数字化制造“星辰大海”
2020-07-06
连日来,格兰仕航天微波炉火了,它是格兰仕数字化转型最新成果之一。
43年前,在广东顺德细滘村大堤外的一片荒滩上,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党员梁庆德开启了一段筚路蓝缕的创业之路。43年来,格兰仕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不断助力广东制造业“六大工程”,助推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党的领导下,格兰仕将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格兰仕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梁昭贤说。
十年磨一剑
航天微波炉备受世界关注
2021年5月29日晚,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在海南文昌成功发射,由格兰仕集团研制的世界首台航天微波炉,也随着天舟二号进入太空,在中国空间站为航天员提供健康饮食。
6月底,3名航天员在空间站里的“吃播”,引发全民关注,尽管中国航天员远在空间站,但仍有120多种丰富的航天食物保障一日三餐。而与以往不同的是,中国航天员使用人类史上首台航天微波炉进行烹饪,享受种类丰富、营养均衡的健康饮食。
这台微波炉有何特别:据了解,航天微波炉在火箭升空过程中要经受住高频的震荡,进入太空后要在空间站持续工作10年,而且必须做到在太空环境中快速加热,均匀烹饪。为了破解一系列“登天”的难题,格兰仕专业组建了航天微波炉项目团队,从2011年立项到2021年,可谓“十年磨一剑”。
项目成功的关键,首要在于磁控管的工作效率和航天微波炉结构的再造。作为微蒸烤首选品牌,格兰仕微波炉的核心配套水平同样全球领先。在接受研发任务后,格兰仕第一时间启动了特种磁控管的研发。同时,通过零配件的集成创新,格兰仕让航天微波炉达到了超一级能效,7分钟内便能完成3名宇航员的一餐主食。
空间站对设施用品的规格、重量都有极其严格的限制。为了减轻微波炉的体积,达到太空作业的可靠性要求,格兰仕研发人员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加强产品本身的机械强度,并创造性采用紧固件、一体成型等创新工艺。同时,格兰仕还特制了变频微波电源代替传统高压变压器,大幅减轻产品重量。
“我们希望航天员在空间站能品味到家的味道,是用做产品而非做设备的思维来做航天微波炉。”格兰仕航天微波炉开发项目负责人介绍,航天微波炉在空间站主要负责航天员的日常健康饮食烹饪,必须做到足够易用、好用、耐用,健康。
实际上,通过“高精尖”的航天微波炉让航天员吃得更好,不仅是格兰仕在微蒸烤技术领域的深耕与沉淀,也是其大力普及健康家电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格兰仕大力推广全品类健康家电,从蒸烤箱到微蒸烤一体机、洗碗机、空气消毒机等,格兰仕紧抓消费痛点,以健康家电矩阵,帮助用户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传承工匠精神
助推产业技能人才培育
鲜有人知的是,从2011年立项到2021年的“十年磨一剑”,航天微波炉背后是格兰仕对于技工人才的挖掘培养。7月2日,2021年格兰仕技工技能大赛暨“十大工匠”评选启动,作为格兰仕集团“全员技工化”战略的重要实践,又一批工匠标兵将出炉。扎根生产制造每一个环节的格兰仕技工培养战略,正在为该企业带来许多活跃在制造“毛细血管”里的人才。
“我从2013年10月份来格兰仕工作,主要负责设备维修和工艺改善,以前,在PSC程序编写的时候,我都看不懂英语,现在,我已经可以胜任这个技术工作。”微波炉制造公司技工孙来官告诉笔者。他的改变,来自于格兰仕的课程培训和专项导师的帮助。
“技工培养机制就是‘传、帮、带’,把学到的技能传下去,因为必须由一代一代技工的努力共同叠加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和科技上的进步,我们也有每个月开展培训课程来帮助技工学习,从包装工程到技术管理到整个系统和标准化,我都从中学习到很多不同领域的知识,这是公司搭建的平台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格兰仕生活电器制造部工程师徐文华说。
自2020年以来,格兰仕通过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等形式,分别对基础岗位及关键岗位开展了产品、品质、安全、精益生产、信息化等系统的培训课程,让一线技工掌握安全、质量、产品的应知应会,推进全员精益生产,并创建学习型文化。2021年,格兰仕生产系统持续开展技工持证上岗培训工作,给产业工人提供晋升培训渠道,打造多能技工机制。截至上半年,格兰仕全产业链生产系统培训人数覆盖12528人,培训场次达511场次。
当下,格兰仕向科技型企业转型,工业4.0基地、精益生产等一大批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空前,“在打造领先的质量、成本、效率的同时,也将着力发掘技工苗子,完善人才梯队的建设。”格兰仕生产管理部负责人说。
据介绍,全员持证上岗只是格兰仕以人为中心,全面推动制造升级的一小步,接下来还将建立实操基地,提供更加系统的培训和考核,如举行技工大赛等,形成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为一线员工朝着“普工—关键岗位—产业技工—工程师”的职业进阶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格兰仕一直专注制造,打造出真正代表中国制造水平的产业技工队伍,是格兰仕作为国民家电、民族品牌的使命和责任。”梁昭贤坦言。
持续坚持创新
勇闯开源芯片研发无人区
随着新一轮校招工作完成,首批500名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应届毕业生计划在7月初到岗,他们是格兰仕“向日葵计划”的成员。
格兰仕“向日葵计划”是针对高校应届毕业生展开的专项人才培养计划,至今已开展20多年,为企业和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每年10月至11月,格兰仕开始密切对接全国重点本科院校,招聘大量优秀的大学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在次年7、8月接受企业的系统培训后,进入到生产、研发、营销、服务等各个专业职能部门。
无论是作为粤企制造业技工培养方式的“全员技工化”战略,还是鲜明面向未来的“向日葵计划”,它们凸显的都是格兰仕对于人才的重视。
实际上,早在创业早期,格兰仕就在人才上不遗余力地投入,并因此迎来不同阶段的飞跃式发展。当时,格兰仕微波炉从零开始,人才的引进成了关键。“必须找到微波技术的专家。”梁昭贤用5个月的时间说服了上海无线电十八厂的总工程师加盟格兰仕。而为了解决“卡脖子”问题,梁昭贤带队到国家科研机构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老师一起研究,用了6年时间攻克微波炉“心脏”部件磁控管技术难关。
“制造业是强国之基,中国制造发展到今天,要在技术创新上发力。发展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梁昭贤说。
正如当年开我国制造业之先河大胆自研磁控管技术一样,如今,格兰仕又站在制造业创新的新起点上,勇闯“无人区”,探索研发家电芯片,助力我国产业链自主可控。
在今年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上,格兰仕释放出118个高精尖岗位,涵盖了智能制造、芯片、物联网信息技术、高级管理等方向。其中,在智能制造方面,格兰仕共提供了包括智能制造总监、工厂运营管理专家、数据研发专家等12个类别的岗位,综合年薪范围为80万元至250万元;在芯片方面,格兰仕提供了IoT芯片应用开发专家、硬件安全芯片开发专家、软件安全芯片开发专家等高端岗位,年薪同样高达250万元。此前,格兰仕力邀前中芯国际执行副总裁汤天申博士团队加盟,专注家电芯片研发。
据了解,由格兰仕发起成立的芯片研发企业跃昉科技当前进行了BF2(短距离无线连接芯片)、NB2(人工智能应用处理器)和GF2(轻量级边缘计算处理器)等芯片研发项目。其中BF2产品已经于2020年11月量产应用到格兰仕小家电产品中;NB2项目关键技术方案已经成功实现在国家电网应用场景的现场测试,预计第四季度实现小批量试产应用;GF2项目已经完成了5项专利申请,芯片预计明年中期上市。
过去,一台微波炉从接到市场订单到完成生产,需要20天以上。而现在这个流程已经可以缩短到7天,劳动效率提升了40%,订单交付期缩短了67%。有了数字化赋能与自研芯片的助力,更多类似航天微波炉这样的“高精尖”产品进入千家万户将不是梦。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格兰仕将以科技创新推动向数字科技型企业转型,自主研发、自我配套,推动全产业链智能制造,打造高质量发展标杆,向世界展示更加领先的‘中国智造’新名片。”梁昭贤展望。
《 南方日报 》( 2021年07月06日) 记者:姚翀